【北京疾控提醒您】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提示
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传染病,通常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。多由柯萨奇病毒A16型、柯萨奇病毒A6型和EV-A71等肠道病毒感染引起。
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传染病,通常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。多由柯萨奇病毒A16型、柯萨奇病毒A6型和EV-A71等肠道病毒感染引起。
各位家长朋友们,随着秋冬季的来临,气温变化大,室内活动增多,手足口病又进入了另一个高发期。别以为它只是“夏季病”,秋冬的防控同样不能松懈!
10-11月为手足口病的秋季小高峰,很多家长都较为关心如何防范这种疾病,孩子得病之后该如何治疗和护理。今天我们就手足口病大家普遍关心的5个问题,作出解答。
手足口病(hand,foot,and mouthdisease,HFMD)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,其中最常见的是肠道病毒A71型(EV-A71)、柯萨奇病毒A16型(CV-A16)和柯萨奇病毒A6型(CV-A6型)。以5岁以下儿童多发。潜伏
手足口病(HFMD)由EV-71病毒、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引起,主要症状为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及疱疹以及全身发热。5岁及以下儿童易感。重症病例多由EV-71病毒引起,EV-71疫苗对重症保护效果超过90%,建议6月龄至5周岁适龄儿童尽早接种。
周末带3岁娃去公园玩滑梯、搭积木,回家后娃突然哭闹说嘴巴疼,仔细一看,娃的手心、脚心冒出了小红疹,嘴角还起了小水泡——这可不是普通过敏!不少家长都遇到过类似情况,其实这很可能是手足口病在“搞小动作”。
新学期开始后,手足口病又迎来新一轮发病高峰,一方面散居学龄前儿童感染发病数量增加,另一方面托幼机构和小学手足口病暴发事件增多,防控压力随之剧增。然而,尽管手足口病疫情看似来势汹汹,但其本身仍然是可防可治,只要措施得当我们仍然可能把手足口病危害降到最低。今天我们
手足口病是一种以手、足和口腔起皮疹为典型表现的急性传染病。该病的病原体有20多种肠道病毒,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(EV-71)、柯萨奇病毒A16型(CV-A16)两种病毒血清型最为常见,但近年来柯萨奇病毒A6型(CV-A6)和柯萨奇病毒A10型(CV-A10)病
柬埔寨卫生部9月16日发布通告称,近日柬埔寨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呈上升趋势,尤其是五岁以下儿童为高发群体。该通告未透露具体发病人数。卫生部指出,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或71型肠道病毒(EV71)引起的病毒性感染,主要侵害婴幼儿群体,但成年人亦可能感染。